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人兽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对畜牧业发展和生物安全构成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实行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翟景波教授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通过不懈的科研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布病防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的布病防控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校地协同深度合作,从实验阶段到基层实践的技术落地
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人兽共患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专注于人兽共患病防控的实验室。为解决布病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的“检出率低、急慢性难辨、人兽感染源头阻断难”等痛点,学院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针对布病诊断“卡脖子”问题,成功自主研发“血清血细胞同步检测技术”与“胞内菌核酸高效释放技术”,实现三大核心突破:一是全球首创精准定位布鲁氏菌感染部位,可区分血清、血细胞单部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早期精准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导航图”;二是将核酸检测灵敏度提升至99%,解决了胞内菌核酸释放效率低的国际难题,获PCT国际发明专利美国授权(US11505834B2)、国家发明专利(ZL201710961765.5)等多项国内外专利;三是开发出能鉴别疫苗株与野毒株的SNP位点检测试剂盒,为人病兽防源头管控提供关键工具。依托上述技术,学院研发的“血液布鲁氏菌DNA提取试剂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备案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注册商标,并与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等单位开展合作,累计检测临床样本4400例,充分验证了试剂盒的有效性。相关技术获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所获专利、药监局备案、商标、产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社会实践与技术推广中,学院组建“羊羊得益”、“人病兽防践行者” 等团队,赴开鲁县家庭农场、锡林郭勒盟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团队携带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检测试纸,现场进行“一碗水检出布鲁氏菌”的快速检测,仅需一碗白开水、耗时30分钟,在牛棚羊圈中即可开展现场检测,实现了牧区牲畜布鲁氏菌感染早期快速筛查,从源头阻断传播链条,大幅度降低布鲁氏菌在牲畜间互相传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开鲁县家庭农场开展技术服务

开展现场快速核酸检测
二、产、学、研、用深度协同,从前沿科研到实战应用的无缝对接
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所科研院所和国家级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产业化能力,为布病的防控带来新的突破,为推动布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研究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攻克布病防控关键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发表《Ag85a - S2 Activates cGAS - STING Signaling Pathway in Intestinal Mucosal Cells》、《Oral S2 - Ag85 DNA Vaccine Activated Intestinal Cell dsDNA and RNA Sensors to Promote the Presentation of Intestinal Antigen》、《Ag85A, As an S2 Vaccine Carrier, Reduces the Toxicity of the S2 Vaccine and Enhances the Protective Ability of Mice against Brucella》等疫苗相关的SCI论文,为布病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开展合作

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
在布病防控实战应用中,兰州兽医研究所群体感染布病的疫情溯源中,学院利用自主研发的诊断技术,确诊患者感染A19疫苗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支持,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中科院一区杂志(Top)《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上。
三、校企联动筑防控网络,从项目承担到布病防控的服务体系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翟景波教授的带领下,联动区内外10家企事业单位,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1430万元)”并成功结题,攻克了布病防控技术中的关键性难题,共筑布病防控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布病防控技术水平和效率。

布病高发示范县开展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示范

科尔沁右翼中旗督导

新巴尔虎左旗督导
通过在布病高发示范县开展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示范,优化和完善防控技术方案,使人间布病的发病率下降达到50%以上,填补了自治区在布病防控领域的多项空白,为全国布病综合防控方案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减少了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四、科研创新赋能未来,从防控高地到北疆防线的“铜墙铁壁”
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实现了从牛棚羊圈一碗水检出布鲁氏菌的现场检测技术,到覆盖全区的立体化布病防控网络,贯通了从基础研究到基层应用的全链条。学院获批人兽共患病防控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布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打造出集科研、教学、成果应用于一体的自治区级人兽共患病防控高地。

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布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地合作的核心,是让科技成果真正扎根边疆、服务人民。未来学院将聚焦 “人-动物-环境”协同防控,推进“One Health”理念,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血清血细胞同步检测技术”成为行业标准,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草原智慧”。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民族大学基础医学院从技术创新到民生福祉,从校地合作到区域防控,从草原牧场到临床病房,从技术研发到成果应用,时时刻刻践行着“把论文写在草原上,将成果送进牧民家”的初心与使命。今后,学院将持续开展校地协同的生动实践,书写边疆地区人兽共患病防控的新篇章,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的“铜墙铁壁”。